SERVICE PHONE
18632604608發(fā)布時間:2024-08-16 00:56:53 點擊量:
球盟會官網(wǎng)犯人只要打敗外國拳手就能不再坐牢 泰國國粹為什么如此瘋狂?喜歡拳擊的朋友肯定聽說過泰國職業(yè)拳手阿泰倫龍,他曾是中國拳手鄒市明的勁敵,彼此交鋒多次,互有勝負。
最終在2015年的IBF蠅量級世界拳擊賽中,阿泰倫龍以點數(shù)擊敗了鄒市明,奪得“拳王”稱號。
或許很多人不知道,阿泰倫龍曾是一名被判入獄15年的罪犯,卻只吃了1年半的“牢飯”就離開監(jiān)獄,成為泰國最有名的“拳王”。
或許是泰國很多地方聽起來“脂粉氣”很重,因此,泰國政府對拳賽的重視程度非比尋常,甚至還有一項匪夷所思的法律規(guī)定:
阿泰倫龍就是因為在獄中通過練習打拳,打敗監(jiān)獄所有囚犯,還拿到了全國冠軍,只在監(jiān)獄中蹲了一年半就被放出去“追求夢想”。
今年40歲的播求,職業(yè)戰(zhàn)績是240勝24負,73場KO,拳迷遍布世界各地,是當今泰拳界最有影響力的王牌人物。
播求8歲開始練拳,13歲便進入著名的“波帕姆泰拳俱樂部”接受正規(guī)的泰拳訓練,長達32年的職業(yè)生涯,比大多數(shù)職業(yè)拳手的年齡還要大球盟會體育。
觀看泰拳比賽總能令人熱血沸騰,因為這種利用反關節(jié)毀傷技巧的格斗犀利毒辣,能快速刺激觀眾的腎上腺素,讓人看后充滿快感。
關于泰拳的來歷,眾說紛紜,但公認是來自暹羅(泰國前身)與緬甸戰(zhàn)爭時期,由一種名為“藩藍”的徒手格斗術演變而來的搏斗技巧。
因為戰(zhàn)爭殘酷,經(jīng)常會出現(xiàn)近身肉搏的情況,為了最大限度殺傷敵人,泰國人認為任何部位都可以用作攻擊武器。
泰拳中不僅有兇悍的膝撞、腳踢、肘擊等技巧,還有頭撞、口咬、擒拿、抓捏等“陰招”,反正只要碰上泰拳,敵人非死即傷。
泰國的囚犯或許可以通過打拳實現(xiàn)“自我救贖”,可對許多掙扎在貧困線上的泰國兒童來說,這就是一條拿命換來的改命之路。
等回來吃完早飯,他們便開始每天長達6-8個小時的訓練,包括跳繩、沙袋擊打、搏斗以及各種抗擊打訓練等,強度遠超其他武術訓練。
每天的訓練,少年拳手還會和拳手一起互搏,對方也不會因為他們年紀小而手下留情,完全是當一個對手進行對抗。
彼此用膝蓋頂對手的腹部,用肘部擊打頭部,幾個回合下來,腿上青一塊紫一塊,鼻青臉腫成了家常便飯,甚至經(jīng)常被在地,疼到縮成一團。
泰國很多村莊沒啥副業(yè),平時只能靠種植水稻維生,大多數(shù)農(nóng)村家庭每月大約只能掙到5000泰銖(約合963元人民幣)。
“地下黑拳”的賽制和規(guī)則與正規(guī)拳賽完全一樣,不同的是這里沒有正規(guī)的拳臺,沒有職業(yè)裁判,更沒有護具,甚至場地不是臨時搭建的塑料大棚,就是某個昏暗的地下室。
與“黑拳”還稍微講點勢均力敵不同,“地下黑拳”是故意讓少年拳手與比自己大三四歲、體型更壯碩的對手進行搏擊,就是圖那份視覺上的血腥刺激。
同樣,很多村民也會加入行列,押注在本村的少年拳手身上;如果他能獲勝,不僅能得到屬于自己的獎金,還能從村民那份巨額賭金里抽取分成。
即便打輸了,村民不埋怨,也少不了被拳館老板責罵,再餓上幾頓;若是害到幕后老板輸慘了,那有可能永遠消失在這個世界上。
有些打輸后落下殘疾的少年拳手最可憐,沒人肯收留他們,自身又沒有文化和其他生活技能,只能回到鄉(xiāng)間茍延殘喘。
就算打贏的少年拳手,能賺到的錢也不多,往往一場比賽最多只能拿到區(qū)區(qū)1000泰銖(約合192元人民幣)的獎金,有時僅有260泰銖(約合50元人民幣)。
對于打贏比賽的少年拳手來說,不僅能獲得獎金,他的家庭也會因此得到村里人的尊重,人們會覺得這家出了個了不起的“人才”。
因為成為了職業(yè)拳手后,他就不再是卑微的“少年拳手”,身份和地位隨即提升,每場還能拿到幾十萬泰銖的獎金,到哪都能獲得猶如奧運冠軍般的贊譽。
播求在老家也是“神”一般的人物,人們特意為他豎立5米高的銅像,表彰他在泰拳方面所取得的成就。
2019年,13歲的泰拳手阿努查塔薩科在一場比賽中被打暈,兩天后在當?shù)匾患裔t(yī)院里孤獨地死去。
阿努查塔薩科出生在泰國東北部的依善地區(qū),從小就是個孤兒,由叔叔撫養(yǎng)長大,隨后加入到少年拳手的行列。
阿努查塔薩科當時參加的比賽是41kg級別,而那次比賽中,最小的量級是17kg……
畢竟這樣慘痛的案例在泰國實在太多了,有無數(shù)像阿努查塔薩科這樣的少年拳手永遠倒在了拳臺上,無人問津。
英國電視臺曾播出一部名為《無人報案的世界》的紀錄片,曝光泰國兒童冒著腦損傷甚至死亡的危險參加職業(yè)拳賽的內(nèi)幕。
節(jié)目中介紹,每年有超過2萬名泰國兒童前赴后繼加入這場“死亡游戲”,人們只為勝利者歡呼,卻沒有人記得那些倒下的失敗者。
那部紀錄片還對200名參加泰拳比賽的兒童與200名正常兒童做了腦部檢驗,發(fā)現(xiàn)這些少年拳手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腦部損傷。
由于腦部經(jīng)常被撞擊,少年拳手的訓練時間越長,智商下降越多,未來從事別的職業(yè)的可能性幾乎為零。
即便這樣,還是有不少城市的家庭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學打拳,他們覺得孩子可以“遠離吸毒,不會沉迷游戲,未來可以更強壯”。
無論國際社會如何呼吁泰國停止對少年拳手的培養(yǎng),取締各種“地下黑拳”賽,泰國社會也屢屢發(fā)出同樣的呼聲,但總是收效甚微。
而在泰國底層社會中,那些掙扎在貧困線的人們,他們實在找不到能比讓孩子去打拳更快改變家族命運的辦法。